工信部未收到南阳氢汽车申请,72辆氢客车怎么上
首先,南阳青年汽车厂目前恐怕不具备申报国家工信部汽车目录的资格。按照国家汽车产业政策八号令,异地生产整车,需要核准。这个工场,虽然母公司具备整车资质,并不代表就能在南阳生产整车。未经过国家工信部和环保等部门审批,就叫“非法拼装”,得被“打假”,这样的案例湖北非常多!
第二,即使具备了整车生产资质,每一个车型都需要车型目录。这个目录在全国车管所都可以联网查到,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车检,购买保险,办理临时牌照。
第三,既然国家工信部否认了这个车有“户口”,那么这个车就属于“私生子”。
这72辆车,如何上牌的呢?只有请车管部门出示他们的“合格证”了。上面会有:代码,规格,产地………等等。
补充一下:刚查了文件,国家工信部回应成未收到水氢车的公告申请,并不是指这已经上路的72台氢燃料车。
那么这72台车产地是哪儿?是否取得补贴?南阳市是否相应给予了地方补贴?如果产地不是南阳,GDP就不能统计在南阳市了,南阳会给地方补贴吗?
疑问非常多。
另外普及一下目前所谓氢燃料车的应用情况:大概都是80度电左右再背三个氢气瓶,氢气没用,还是靠锂电,所以跑不远。只是补贴政策太诱人了,一台车补贴国补50万元,地方再补贴国补的一半。基本涵盖了成本!这样完成一个奇怪的现象,不按用户需求而是厂家按照补贴政策设计车。真有本事的话,带电40度,再背三个瓶,如果能跑200公里,也算“氢燃料车”。否则,绝对骗补!
既然说了,不妨再补充一点有关投资的话题。目前国内车厂异地投资,大致的要求大同小异:1、所谓投资换市场。地方公交在内的公务采购得给车厂。约定多少台车的订单,这就等于锁定了第一期投资风险转移方向(政府)。第二,公交车的燃油补贴,一年大概6到10万,根据车长。第三,科技项目经费。第四,产业发展基金。
这72台车,南阳市公交花了多少钱呢?最好公开数字。在跑够两万公里以后,国补就下来了,当然归属车厂。实际利润是很可观的。当然如果项目继续下去,南阳市起码得换800台车吧?
最后,我们不能轻易否定一个新科技的发展,尽管目前看来违背科学常理。
最后,我们还得同意,科学或者外语,都需要我们不断学习!
上一篇:常州公交问题
下一篇:这两天常州汽车站停运了没?